3 週完成系統架構,Ragic 如何成為「工廠醫生」屏科工管系的神隊友,開發效率翻百倍?
在屏東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宣傳影片中,工業管理系他們說自己的身分就像是「工廠醫生」,在工廠遇到發現運作不順,有流程卡卡時,工管系的學生們可以透過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診斷出可能是哪裡出了問題,對症下藥。
不過,怎麼「對症下藥」一直都是屏科大工管系眼中的難題——面對工廠的問題,工管系的何正斌教授希望他們不僅僅是能夠給出建議的顧問,更要能夠設計一個量身訂製的資訊系統,讓工廠人員藉由操作系統,自然而然地適應改善後的流程。
在以前,這樣的理想往往不能實現,因為工管系的訓練更加著重於流程邏輯,而不是資訊能力。何正斌的團隊在 20 多年來嘗試過大大小小的開發工具,但它們通常都要寫程式才能完成客戶的需求,學習曲線陡峭困難,上手設計時也花時間。
何正斌在因緣際會認識 Ragic 後,發現 Ragic 足夠簡單、快速,連計算機概論被當的自己都能上手,不寫程式就能實現多種功能,不用花上大把時間學習、撰寫程式碼。正好適合專精於流程架構,但缺乏好用工具以身兼「開發者」角色的工管系學生。因此他將 Ragic 作為開課的教材,並組建「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團隊。讓學生積極學習這個能夠快速上手、可把腦中的知識具體化的工具,實際帶領學生參與製造業工廠、服務業公司等客戶的流程優化,導入透過 Ragic 設計的資訊系統。
何正斌驕傲地說,自己在 2024 年時,一年就接下了 21 個系統開發案,而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他從 1996 年到 2021 年之間透過寫程式開發累積的案件總數—— 19 案。那麼,Ragic 是怎麼成為工管系的「最佳幫手」,又為他和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帶來了什麼樣的職涯發展呢?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工廠醫生」會診斷,但開藥耗時長——傳統開發學習困難、效率低
有著多年工廠參訪經驗,在網路上也有大量數位教材的何正斌是工廠遇到生產問題時常詢問的對象。業主常會藉由屏科大的產學合作管道,透過委託研究計畫的方式,請何正斌協助「診斷」生產流程中有哪些問題,研究改善的方案。
面對這些委託時,何正斌會與學生合作——他會提供關鍵的概念,但資訊系統的設計、流程的細節釐清會交由學生負責。而最終的成果也可以作為畢業論文發表。不過,因為工管系本身就沒有教學生使用標準、統一的設計工具,而每屆學生的資訊能力、擅長工具又各不相同,這樣的合作方式在以往其實一直都有些隱憂。
何正斌說,在認識 Ragic 以前,工管系接到的案子一定都要透過寫程式來解決,20 年前有學生會用 Delphi 開發資料庫,學長姐也會自發地將這些技術傳給學弟妹,雖然作業時間比較長,但是至少接到合作案時,還有可以用的即戰力。不過,隨著時間推移,Delphi 也漸漸在工管系失傳。
他說,教得最痛苦的時間是在 2017 年,那一屆的學生只會用 Excel,而且因為學生對 VBA 也不太熟,所以他需要另外再臨時抱佛腳,花時間教學生怎麼寫 VBA。在這一年,原先就已經很耗時的開發時間又進一步拉長,面對他理解中應該很簡單的需求,還是要花上大半年才能順利解決。
何正斌也提到,工管系其實應該要能將方方面面的流程優化並串聯起來,完成「流程再造」,解決過去、現在的問題,同時預防未來的更多狀況。但過去耗時這麼長,是很難一次把問題揪出來解決的,因此那時的工管系常只能是「擦屁股」、「救火隊」的角色——只有客戶真的火燒屁股的時候,才能分次解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面對「跨平台手機版」的需求,讓何正斌因緣際會認識 Ragic
同樣是在 2017 年,何正斌接到的另一間客戶希望能夠用手機存取資訊系統,而且必須要同時能在 iOS 跟 Android 上使用,不過,那時的工管系實在沒有足夠的餘裕能夠完成這樣的開發。
因此學生在詢問何老師後上網找了一些方案,最後選擇 Ragic——本身就是雲端資料庫,而且在 Android 和 iOS 上都有提供 App。
何正斌說,他一開始對 Ragic 的想法是「聽都沒聽過」,但他也尊重學生想使用的工具。直到之後親自做出印花廠的生產資訊系統後,他才終於確立 Ragic 是可以一套可用、好用的系統,決定鼓勵其他學生們多加學習 Ragic,甚至將其作為教材開課。
開課並從生活出發,「做中學」培養學生資訊系統設計技能,同時挖掘潛在人才
何正斌在 2020 年時開設「製造執行資訊系統實務」,透過 Ragic 作為教材,培養學生根據需求設計資訊系統的能力。
這門課最一開始的主題比較輕鬆、貼近生活,例如有一次的主題是「愛情 AA 制」。而這樣的方式也確實充滿話題效果,他向我們透露,那段時間上甚至有人在 Dcard 發文抱怨,說自己因為這樣的主題而產生愛情危機。
在課程的中、後段,則會讓學生開始設計產業應用,例如「印刷業務管理系統」、「長照資訊系統」等等。何正斌也說「流程」實在是比較不容易、需要花費心力學習的部分,所以課程到這一個階段時,淘汰率也會飆升。

在課程上,何正斌會選擇各種生活、產業主題刺激學生發想、製作適合的系統。
他說,除了讓學生可以透過案例需求設計適合的系統來解決問題以外,這門課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找人」,希望透過這門課,可以讓擅長理解流程、活用 Ragic 設計對應系統的學生脫穎而出。
3 週完成雛形設計,Ragic 讓抽象知識迅速變成具體系統
何正斌把這個聚集了優秀學生的團隊命名為「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並帶著他們實際參與產學合作、累積經驗,讓透過 Ragic 設計出來的系統不再只是應付課堂的作業。
對他們來說,Ragic 跟過往用過的所有設計方案比起來,最大的不同就是「快」。他以自己很常在課堂上舉的「夢工廠」案例來對比——這間工廠為了實現真正量身打造的資訊系統,聘了兩位已經有產業經驗的工程師駐廠全職寫程式,從最底層開始一步一步開發、測試,最終花了整整 10 年才做出一套滿意的系統。
何正斌說,「夢工廠」這種開發模式很考驗業主的耐心,因為工程師每次都只能做一點點出來,討論確認後才能繼續做。所以一開始的系統一定非常難用、缺東缺西。
他很有自信地說,自己用 Ragic 大概只要花 6 個月就能實現「夢工廠」等級的開發,而且 6 個月對他來說已經是「大工程」等級的耗時。他也提到,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能夠在 3 到 6 個月之內,為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完成全流程的 Ragic 轉換、導入服務。
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的張晉信經理也分享了自己在導入系統時的 3 個月內都在做哪些事情:客戶希望將進銷存、生產管理、應收與應付管理等會計需求從套裝系統轉移到 Ragic。而在這 3 個月當中,花費最多時間的反而是第一步:整理舊系統中的資料,需要花上 5 週的時間。而第二步:在 Ragic 上設計系統架構只需要 3 週就能完成。
在最後一個月,張晉信會把舊資料分批導入到 Ragic 的各個表單後,開始針對客戶使用上的回饋、問題進行調整。
「馬上修改」只要 5 分鐘,快速調整以保留時間深化、完善客戶需求
因為 Ragic 夠方便、彈性,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甚至能將反應時間壓縮到 5 分鐘:只要客戶在使用、設計上有任何問題,傳給負責的學生後,他們就會在 5 分鐘之內回覆。何正斌說,在 90% 的情況裡,他們甚至能直接在 5 分鐘之內直接完成調整。
在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修改表單設計時,客戶也不用下線、換系統,只要等學生儲存設計後直接重整頁面,就能接著使用修改完的表單。
談到跟以前都要寫程式的日子比起來,何正斌說,寫程式跟 Ragic 的開發速度相比起來差不多是「100:1」。他常說,以前講到「馬上修改」時,通常就是指 3 個月後才能完成調整,但改用 Ragic 之後,「馬上修改」就是 5 分鐘的事情而已。也因為這樣,寫程式跟透過 Ragic 設計系統,跟客戶溝通的時間比例則是「1:10」,他解釋說,開發需要花的時間變少了,當然就有更多時間可以拿來跟客戶深化溝通、讓系統導入過程更加完善。

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透過 LINE 即時與客戶聯繫,在收到回饋時就能在 5 分鐘內完成修改。
因為夠快,Ragic「能做白工」,讓客戶親身感受低效流程產生的問題
得以在短時間完成系統架構的優勢,讓工管系能夠勝任理想中的天職——「流程再造」,汰除不合理的低效流程,透過系統固化優化後的流程。
何正斌分享說,他們曾被健身房的獎金發放流程搞得暈頭轉向。負責開發的學生說,健身房為了避免教練在開發學員後太快離職,會將開發學員的獎金分成三個月發放,但每個月會拿到的獎金比例又不一樣,例如:第一個月會拿到其中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再留到後面慢慢分完,而每個的會員種類、等級、點數、折扣及分期期數等等,也都要納入獎金的計算。
在何正斌跟學生眼中,這種為了避免員工流失,而特地在系統上設計複雜的獎金計算模式的做法,其實可能反而降低效率,還會讓系統的複雜度也跟著飆升,實際上一點都不好用。還不如一切從簡,鼓勵教練多開發學員。
在以前,因為開發系統、寫程式花的時間很長,每一次修改都要來來回回完整測試。因此團隊在遇到這種不合理的需求時,通常只能用「專業角度」來試圖說服對方:為什麼這樣的做法行不通、工管系的標準做法是什麼……但是這種透過書本「以理服人」的方式講起來沒有溫度,也缺乏說服力。
何正斌說,改用 Ragic 開發系統之後,設計的過程變得簡單很多,他們常常會願意「做白工」,儘管覺得流程好像缺乏效率,還是會按照需求先做出來。客戶親身體會到太過複雜的系統有多不直覺、不好用之後,自然就會心甘情願接受工管系的優化建議了。
Ragic 轉換成本低,能夠分期導入,甚至保留堪用的套裝系統
我們一般聽到「轉換系統」或「導入系統」時,可能直覺上會覺得一定要投入很多的時間、金錢作事前規劃,彈性低、實作的過程又很長,這讓許多公司在談資訊系統的導入、轉換時,難以果斷做出決策,溝通不如意、系統不合用時也會抗拒「認賠殺出」。
何正斌拿過往協助越南一間工廠導入套裝系統的經驗舉例:他們為了導入一套一家知名廠商的套裝ERP系統,出動 10 個資訊工程師、也付了好幾百小時的跨海電話諮詢費,卻因為某個環節談不攏,所有進度都僵住。公司當然是覺得時間、費用已經花出去了,這個導入專案就一定要完成。這件事當時甚至變成高層的職涯危機。
光是導入談不攏就如此,更不用提花了更多錢實際導入後,才發現系統不合用的情況了。但是,既然公司不打算認賠殺出,末端人員也只能自力更生,用 Excel 來完成系統做不到的需求。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何正斌與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的導入秘訣就是「鄉村包圍城市」。借助 Ragic 快速、彈性的優勢,他們可以貼合客戶現有的資源與使用習慣,從最痛的地方開始——在有套裝系統的情況下,通常就是「系統涵蓋不到,只能用 Excel 代替」的流程——逐步解決客戶遇到的問題。
張晉信舉例說,如果客戶一開始就指明自己生產的地方實在很亂,那他們當然就是專心先把「生產系統」的需求補足。如果其他部分使用原先的資訊系統就夠用、符合習慣了,當然就讓他們繼續穩定運作就好。但如果客戶用上 Ragic 後覺得喜歡,想試著改善其他流程,就會再簽二期、三期合約,把進銷存、人資、會計等流程通通搬上 Ragic。
使用 Ragic 把末端的問題一一擊破、串聯起來之後,如果客戶此時還希望更進一步,讓所有資料直接在同一個系統裡流通,那麼就可以把原先的套裝系統給無痛抽換掉,「鄉村包圍城市」替換舊系統的策略就在每一期循序漸進的溝通、適應後正式完成了。
眼前的系統真的合用嗎? 「工廠醫生」工管系教授給業主的 2 個建議
不過,也不是所有老闆都有辦法一眼看出公司內有哪些缺乏合適資訊系統造成的問題,張晉信提到,會找到全方位資訊系統開發的客戶,其實都是已經決定好要改變什麼的人,也能比較明確、細部地指出自己的公司到底在什麼流程上遇到障礙。
那麼業主在面對資訊系統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法」呢?何正斌提出了 2 個建議,讓你事前、事後審視資訊系統時,可以避免陷入迷思:
1. 選購系統時避免迷思:同業在用,不代表我一定適用
套裝系統的業務常透過「你的其他同業都在用」的說法,吸引客戶投向他們的懷抱,不過,這樣的說法其實沒辦法代表什麼,反而要思考的是,套裝系統會不會為了盡可能滿足所有公司不同的需求,表單變得太多、太雜,反而沒有辦法貼合每個企業實際的流程。
何正斌說,一個接一個的公司只聽到「同業都在用」就馬上相繼投入自己其實並不適用的套裝系統,就是在培養、習慣那些壞習慣。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一套小而簡單的系統其實好過一套過大而複雜的系統。直接導入套裝系統,很多時候會變成「人海戰術」——資訊太多太複雜,又沒有辦法隨便調整表單邏輯,導致一堆人浪費時間在「填表單」上,原本很簡單的流程卻要加班完成,耗時都要以「日」為單位進行。

許多中小企業都會被「功能包山包海」的宣傳吸引而購買套裝系統,但最後往往是綁手綁腳……
2. 現在的資訊系統夠用嗎?比對系統與實地庫存就知道
如果是已經導入了資訊系統的公司,要怎麼判斷這個系統好不好用呢?何正斌說,直接到系統裡,看每一個物品的庫存量,再實地比對一次庫存就可以了。如果電腦上跟實際上的庫存量是有出入的,就代表有流程沒有透過系統確實追蹤,導致資訊傳遞的過程出現落差。
何正斌說,這種落差要不是員工根本沒有在管系統,就是系統本身沒有涵蓋到工廠實際需要的流程,例如採購只憑感覺決定要不要訂貨,或是各個工作站之間的資訊溝通沒辦法被滿足。
如果發現資訊系統好像有問題,滿足不了需求,那又該怎麼辦呢?就像何正斌說的,你不需要認賠殺出、把已經買下的資訊系統整套換掉。用 Ragic 針對目前產生最多問題、遺漏的流程,製作一套表單來補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