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ic 博客
企业电子化的专家 Ragic 教你如何利用各种软件、
云服务让公司快速升级!
加入 Ragic 企业电子化的行列!
云工作术
各类应用演示
案例故事
逃离恶梦
关于 Ragic
Facebook X YouTube
云数据库
博客
关于Ragic
云工作术
各类应用演示
案例故事
逃离恶梦
关于 Ragic

No Code:“不用写程序就能打造应用”的新型态工具,会怎么影响你的生活?

作者:Lillian Huang

如果你对数码趋势的议题很感兴趣、你不是工程师但喜欢四处找数码工具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或是因为接触了 Ragic、Zapier 等服务,对“不用写程序,就能做出 XXXX 应用”的软件有些好奇的话,“No Code”是一个你可以认识、探究一下的新名词。

“No Code”是什么?

不用写程序,就可以透过特定工具做到传统需要写程序才能做到的事情,例如创建表单系统、ERP,因为这个“No Code”工具已经帮你把底层的程序写好了。这个词目前没有很严谨一致的定义,所以大家想像中 No Code 工具的范围可能不大一样。不过比较没争议的是,Ragic 就是一种 No Code 工具。

和 No Code 类似的另一个名词是“Low Code”(低代码工具)——就是只要写少量的程序,就可以达到传统要写一堆程序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针对 No Code 概念的详细说明可另外参阅这篇

来听听跟这个议题有关的 podcast

最近, Ragic 的 Jeff 受邀到一个 podcast (在线广播)节目——三创育成基金会的《星箭广播》当来宾,就是以“ No Code”这个议题为主题。50 分钟的节目里,聊到了“趋势观察者口中的 No Code 新趋势是什么”、“No Code 到底是不是一个趋势”、“No Code 的定义要画在哪里”、“工程师对 No Code 的矛盾情感”、 “No Code 到底对一般人生活 / 工作生成了什么影响”,里面也提到了许多 Ragic 的经验。你可以直接点下面的播放器收听:

或者另外点击节目收听链接:请点这里。想看字版的,我们下面提供了完整的开场后的逐字稿,这里逐字稿的分段目录跟《星箭广播》的章节目录是一组的,有需要的话可以搭配着听 / 看。

来宾介绍:郭家甫(Jeff)

Titan: 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一位来宾,他是我们国内新创公司 Ragic 的创办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工程师——郭家甫 Jeff 。Ragic 是一个让用户可以不用写程序,也可以在类似 Excel 这样的接口去创建数据库软件的一个在线工具。Jeff 你好,我们先请你跟我们的观众自我介绍。

Jeff: 哈啰大家好,我是 Ragic 的 Jeff ,我们是做企业云数据库的一间公司。

Titan: 就...就这么短?

Jeff:对对 ^__^

说明

Titan: 我们之所以要邀请 Jeff 来上我们的节目,是因为他的背景和他们的公司,跟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 No Code”——不用写程序也可以达到一些我们要做的软件功能,这样产品的概念有高度相关,所以我们邀请他上节目聊 No Code 这个主题。他们的 Ragic 这个产品就是有 No Code 的概念在里面。

为什么我们今天想要跟大家聊这个议题,其实是因为我们不约而同在今年年初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在讨论 No Code 这个主题的文章,甚至 Maxine 本身自己已经写过介绍 No Code 工具的站点,(站点名字)就叫做“NoCode”,No 和 Code 中间没有空格。(注:可点此查看站点大家可以去我们 StarRocket Medium 看这篇文章,或者如果你有订阅我们的科技创业周报,第 191 期的周报也有介绍这篇文章。

“Devsumer”

我一开始注意到 No Code,是因为今年 1 月多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是 High Growth Handbook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 Eliad Gil 写的。 High Growth Handbook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 Scaling Startups from 10 to 10,000 People ,就是说一家公司从十个人成长到一万人的时候,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应对。

这个人( Eliad Gil )他的背景是,他以前有在 Google 工作过,后来变成连续创业家,他创办的公司后来被 Twitter 收购,刚好他就经历了 Twitter 从 90 个人成长到 1500 人的过程。我读的那篇文章的标题叫做 Interesting Markets: 2019 Edition ,就是 2019 年他觉得有趣的市场。

其中一个吸引我注意的是他讲“ devsumer ”的这一段。 devsumer 其实就是“ developer”加上“ consumer ”——以前我们可能听众有听过的一个词叫做“ prosumer ”,就是“ professional ”跟“ consumer ”(的结合)。这个词其实是满老的词,应该是 1980 年的词,“专业的消费者”,或早期有一个比较艰涩的说法叫做“生产消费合一者”。这个词已经太久了。(当时)他只是在讲说,有一种人,他是会消费他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然后是专业的。

今天的话,这个概念比较像是:有一群人,因为自己的喜好或是因为自己的背景,他对一般消费的事物比一般人更了解,所以比如说一台计算机(买)回来,他可以自己组装,单击照他自己的喜好去组装 PC 。另外一个,我自己个人的理解是,现在有很多电子产品,一般消费者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专业级的。一些 YouTube 用来剪接五分钟短片的工具例如 Final Cut Pro ,跟一般业界导演拍片时用来剪接的工具,很有可能跟本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拿来讲这就是“ prosumer”。

回到 Eliad Gil 那篇文章讲到的 devsumer ,他在讲的是,如果今天你是一个不会写程序的人,你也在一家不是科技公司的公司工作的话,以前如果这家公司想要提升员工的生产力,比如说建置一个 ERP 系统或是会计系统,他就必须找导入顾问公司、找ERP公司来协助他们导入;要开一系列的教育课程,去教育他们的员工去使用这些工具,或者这些公司就必须有一个部门去协助开发这些产品。

可是 devsumer 这个东西或是这个市场的产品,可以让本来根本不会写程序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方式,打造出符合他们需求,例如业务需求的 CRM 工具、或是企业内部要做 ERP 系统的,他们很有可能都可以在不懂程序的状况下,先打造出一个大概可以用的产品。

这是 Eliad Gil 观察到的趋势。这件事情会让本来不是科技公司的公司,或是所谓的中小企业,本来需要大量仰赖外部的人,或是有一笔专门的支出找顾问公司帮他们协助导入,现在可以比较有能力去 access 到本来需要写程序才能做到的事情。

他在文章中间有提到一些案例,比如说把 SQL 数据库或者 Excel 报表变成一个应用程序平台,比方说 Airtable 或者是Retool 这种工具。

他也有提到 Notion 或 Coda 这种新型态的文档产品,或者更简单讲, Zapier 跟 IFTTT 这种串接 API 的工具,尤其是 IFTTT ,大家可能已经听我们星箭广播讲过 N 遍了,它就是让用户用图形化的接口,去串接不同的 API。

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熟悉操作计算机或网络的工作者——就是我们这一代,可能也许 50 岁或 40 岁以下,成长过程中已经很熟悉使用计算机了,加上这种新型态软件出现之后,Eliad Gil 就认为中小企业跟员工个人可以获取过去没有的程序化的能力,达到(过去没有的)成果。他在文章最后有估计,他觉得这个市场——因为文章就是讲说他认为 2019 有趣的市场,他以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市场估计规模有 50 亿美元那么大。

他举例说, Airtable 的估值——当时是一月底, Airtable 有经过一轮募资,估值超过十亿美元,就是大家俗称的独角兽。当然我们在讲市场规模的时候,不能把新创公司估值加一加告诉你说,市场规模就这么大不是这样,但我想 Eliad Gil 就是要跟大家说,业界是满严肃在看待 Airtable 这样的公司。

“No Code”正在崛起?

Maxine: 刚刚 Titan 分享的这篇文章比较是以公司、市场来看待的,我自己第一次接触到 No Code 的话,就像 Titan 一开始讲的,是我 2018 年底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个就叫做“NoCode”的站点,这个站点还满实用的,它就像是一个导览或是一个工具箱的概念。它上面会依照你的需求是什么,比如说你想要做数据分析、你想要制作一个 app ,或你想找绘图软件,或最简单制作表单问卷功能,依照这些属性来归类,把网上可以用的资源整理起来。

创造这个站点的人叫做 Sam Dickie ,他自己本身就不是工程师。他其实有一个完全专业的领域,是环境科学,可是因为他自己很喜欢自己手作某些东西,像是 3D 打印,所以他也喜欢做一些小规模的专案。他其实有分享过创建“NoCode”这个站点的目的,希望很多像他这样不是资工背景出来,不会写程序的人,但也想要手作或实际做一些东西出来的人,有一个地方,可以协助他实现某些想法的地方,或找到这样的资源。

这个站点跟 Sam Dickie 的故事,算是我首次比较浅层接触到 No Code 这个概念。后来又在今年 2019 年初,Product Hunt 的创办人 Ryan Hoover 在 Medium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标题其实很明白就直接写了:“The Rise of No Code”,他把 No Code 这件事情当成一个趋势来看待。

大致上,那篇文章概念就比较呼应我刚刚前面讲的 Nocode 这个站点的概念,他是比较以个体消费者、没有技术背景的一般人,透过 No Code 这样的工具,有种被赋能 empower 的感觉感觉,每个人都可以当 Maker 这样。当然,那篇文章也有提到一点可能是工程师吧、或是某些(族群)对于No Code 现象的质疑:一间科技公司也好、或者是明明有庞大的技术资源或是技术能力团队的公司,为什么在技术决策上,有时候会去选择一些 No Code 的方案?

当然他那篇文章是很简短地讲到,可能企业考量到可以快速搭建某些东西,方便后续的维护。我想这一块可能是我们今天邀请 Jeff 跟我们聊他作为一个工程师、或以经营一家 No Code 这样服务的公司,可以提供我们多一点的想法。

工程师对 No Code 的矛盾情感

Titan: 我跟 Maxine ,我们各自读到的文章,可能是比较以“投资人角度”,或“个人用户”的角度来看待 No Code 这件事情。那我们今天要请 Jeff 跟我们分享“工程师的角度”,尤其是他的公司就是以 No Code 为主打,以他的角度解释一下怎么看待 No Code 。

Jeff: OK。刚刚 Maxine 有提到的一点说,很多新创公司决定用 No Code 来提高内部组织效率,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开发起来会比较快,不用找信息人员。大家很常忽略最大的好处(其实)是“维护成本比较低”。

(只要)有 code 写出来,你需要的维护成本往往远高于你的想像,因为你 code 写出来之后,一定会想要改,不可能写出来百分之百 perfect 不会改,维护成本往往是意想不到的高。你可能花一小时写的 code ,可能之后维护的时间是三四个小时,这种事情是常常有的。

如果是有这样 No Code 的工具,就不会需要重新找开发人员来开发、或花比原本意想不到的成本来维护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维护成本”比较是没有系统开发经验的人比较没有想到的好处。

Titan: 能不能请 Jeff 先聊聊什么是你心目中的 No Code?对 No Code 的趋势有什么观察吗?

Jeff: 刚刚听 Titan 跟 Maxine 讲,我觉得对于技术人员跟非技术人员(来说),对 No Code 、Low Code 这部分的看法是完全两件事情。

本身我是开发人员,No Code 对我个人来说是“工程师的浪漫”:我一开始接触了很多数据库系统开发,所以我想说,渐渐发现数据库系统其实要做的事情还蛮重复的,大部分都要数据库读、写、删除、修改,固定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多,要写的程序也很像。身为工程师最讨厌的就是重复的 code ,就想说能不能做出工具,用很快的方式完成原本一样要达成的效果。

这是我自己一开始踏入这领域的一个想法。可是其实“把程序代码越来越高阶”的想法——所谓低阶就是 assembly (汇编语言),写一些越来越贴近机器讲的话的话就是低阶;所谓高阶,就是越来越接近人类讲的话。

程序语言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从低阶往高阶发展,从一开始的 assembly 到 C、C++ 到Java,甚至比较图标式的语言,这个趋势其实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你程序语言越低阶,可以控制到的东西越多;程序语言越高阶,能够控制的东西就越少,可是越低阶就越难开发,越高阶就越容易开发。

对开发人员来说,有一个情感上的特色:多半程序人员都觉得,以前的人写 assembly 写 machine code 可以控制到那么低阶的东西,好厉害!以前的人,是拿一张卡片在上面打洞,变成程序去发射火箭,那样子感觉是“真正的工程师”该做的事情。在图形接口上拖拉,比较像小朋友在写程序。

所以对工程人员来说,写程序的人常常会觉得低阶的比较厉害,高阶的像玩具一样不那么厉害,变成 No Code、Low Code 这些工具比较常使用的人,往往是非技术人员。而在原本一般来说要来开发这些程序的人,反而没有那么喜欢 No Code、Low Code 的一些工具。这是我们一开始在推入Ragic 的工具比较没有想到的事情。

我们原本是想说,这种东西,开发人员一定超爱的!我们可以节省他多少时间,一下子就可以把它做出来。后来发现,开发人员有他的尊严,觉得这不是把我原本辛辛苦苦写的东西变得好像儿戏吗?就开始展现他们的东西可以做到多细(No Code 不行),就会有这样子的挣扎。

所以谁最喜欢 No Code?

可是对于非开发人员,就完全不是这样。非开发人员原本就不会写程序,所以今天你给了他这样的工具,可以做 CRM 、订单管理,他觉得非常开心啊!可以帮他打开整个的门:原来我自己就可以把我的对于产业的知识,灌注到信息系统中!我可以做出各种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他,是非常开心、非常兴奋的事情。(这个工具)开发人员和非开发人员的看法是非常不一样的。

所以说,其实 No Code、Low Code 这些工具,其实对于非技术人员、原本不会写程序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可能其实懂的是其他东西,他们可能对于房地产、对于营造业、对于圆片制造非常熟,他们只是不会写程序而已,可是对于系统该有的逻辑,他们都非常清楚。当这样的工具给了他们一个魔法棒,突然变成会写程序、能够变出信息系统之后,他们反而变成最热情拥抱 No Code、Low Code 技术的人。

Maxine: Jeff 说的对我而言很有感,因为我今年二月就是尝试着去写 Python。其实 Jeff 刚刚讲的,你本身对这个领域技术了解的位置在哪里,对工程师来讲的话,其实 No Code 没有那么强大吸引力,(没有)打开一扇门的感觉;但是对没有技术的人来说,我突然觉得我可以写一串程序代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厉害。

Titan: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们找 Jeff 来应该是满对的,因为我没有想到工程师不是很喜欢、或者说对于 No Code 这个概念这件事情是有矛盾心理在里面的。的确他就是有效率、节省时间,但是掌控度又不在自己手上,对工程师就是比较不能接受,或觉得比较奇怪的事情。

Jeff: 对,这件事我原本我就会做啦!而且我原本会做到百分之百,它(No Code 工具)让我只能做 80% 。虽然它也让我原本要花 100 的时间变成只要 20 ,可是(工程师)他就觉得我剩下那 20 要怎么办呢?开始挣扎,而且觉得缺少展现他工程师才华的地方。

Titan: 补充解释一下,刚才有听到 Jeff 在讲 No Code 跟 Low Code ,其实跟字面上有点像。No Code 就是不用写程序,Low Code 就是你在使用这个工具时,你还是要会写一些程序才行(但只需要写少量的程序)。

到底怎样算是 No Code?原来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回到刚刚 Jeff 讲的,我们发现一般人像我跟 Maxine ,我们对 No Code 这件事情跟工程师看法似乎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想请 Jeff 再深入去谈对这件事情的想法。

Jeff: 一开始在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突然开始讨论 No Code、Low Code 大家就会很高兴,觉得过去的各种东西好像都是 No Code。

比如说,我过去不会架站点,现在有 website builder 让我们可以架站点了,这是不是一种 No Code?原本我要写程序才能做一个购物车、购物站点,现在我让不会写程序的人也可以勾勾勾设置之后,就变成一个购物站点,这样是不是一种 No Code 的方式?

(但这样讨论下来)绝大多数的云服务都变成 No Code 了。我开始觉得,界线必须画在某个地方。这就回到一开始讨论云计算、 big data 的时候,所有程序都是 cloud computing 只要在服务器上、只要有数据就是 big data 数据,这样界线会不知道切在哪里。

所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自己归类了一下——这是我自己的归类不是官方的归类,我大概把它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原本有一个趋势叫做“ 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后来(这趋势)渐变形成“BYOA”, Bring your own application,大家把个人常用习惯的带到工作上来用。

比如我习惯用 Google Drive 管理我的文件,我拿到办公室跟大家分享我的文件;或我习惯用 Evernote、OneNote、Notion 来做 Note taking (做笔记),我把这样的工具拿到办公室跟大家使用,我认为这就比较是个人的 Bring your own application 的方式来做到由非信息部门帮部门导入一些生产力工具的一件事情。

再往进一步走,是我们刚刚讲到 website builder 或是 e-commerse 的购物车工具,这就不只是个人,是整间公司整个团队要一起维护的。像是 Wix、Shopify 甚至 Zapier、 IFTTT 这些集成工具,这是一整间公司或一个团队要一起使用的。

最后,再进一步,才是我心目中的 No Code 。前面两种做的事情都有一个特色,就是虽然是说你不用写程序,可是你能够做的事情是很有限制性的。比如说, website builder 你就只能做站点、购物车就只能做电子商务的东西,你拿一个 Dropbox 就只能管理文件,你拿 Evernote 就只能做笔记,其实产品设计就是只能做某件事情。

再进一步说,我们其实有另一种工具,例如 form builder、Google Form 或是 Survey Monkey、Typeform,他们这种东西能够做的应用可以稍微可以再广一点,可以搜集各种数据。再进一步说,可能是一种 database builder ,可以涵盖的范围就更广了。比如说 CRM、ERP 系统、 HR 系统,或是公司内的 KM (知识库)系统这种数据库系统,都有可能藉由一些 database builder 的工具来做出来,我就认为这个比较接近我心目中 No Code 的方式,因为一般人或许可以藉着这个工具,做到传统来说一定要由数据库系统开发人员做的事情。

Maxine: 我这边提一个问题好了。看起来这三个归类, Jeff 心目中的 No Code 工具好像都跟“数据”比较有关系?

Jeff: 对对对。

Maxine: 因为我刚看像您说 form builder ,像 Typeform ,对我这种非技术的人,对我来说,他们就是“做表单”。我可能没想过他们就可以搜集数据、可以做更进一步运用,对我来说他们就像 Evernote 做笔记、 Typefotm 做表单,这样而已。

Jeff: 对,严格说来他也是一种“应用”,只是,一个 form 就是数据库应用里面最基本的“输入数据”或“维护数据”的元素,他可以长成的东西的可能性就会多很多了。

Maxine: 这果然就是工程师与非工程师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

Titan: 不知道Maxine 有没有听过一个其实也是今年才有的一个新创公司,强调的就是用 Google Sheet 可以做成一个 iOS 或者 Android app 叫做 Glide 也是微软工程师的创业。还有一个叫做 Sheet2Site ,就是用 Sheet 可以做成一个 Site ——大家可能没想过 Excel 表单可以做成一个站点,他的概念有点不是那么直觉。我们看到表单觉得可以做问卷调查,但其实用表单可以做出一个订单系统或博客,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听完 Jeff 刚才解释他把应用层级分成三种,只有所谓的 form builder 或是 database builder 比较是他所谓的 No Code ,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看法跟我们一开始聊的......有非常大的落差(囧),像我们讲的 IFTTT ,对他来讲可能就没有在这个范围里。我想这是我们的听众,不管是工程师或是对这个领域没有那么熟的人来说,可以多了解一下真正工程师的看法,跟我们在网络上读到的趋势文章的看法、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企业、组织喜欢用 No Code 工具的理由

刚刚 Jeff 有提到程序语言的发展从汇编语言到后来的 Fortran 或者是 C 语言、现在更高阶一点的像是 Python 这种的,或是还有那种图象化像 MIT 做的那种 Scratch ...

Jeff: 对啊,越往高阶,大家都是希望走到一个程度就是,你不需要去学语言。只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情况都还是:有一个语言可以跟计算机沟通,还是比较方便一点。

*****

Titan: 那想请问的是, No Code 这件事情,个人在组织里...像 Eliad Gil 有讲到,非科技业的员工可以因为 devsumer 的产品或是 No Code 类型的工具,让他对组织有一些影响。我想问 Jeff 这样的问题;另外是像 No Code 这样的产品,对工程师有什么影响?

正面反面可能都有,那我们想请 Jeff 先从可能比较正面的影响来讲。

Jeff: 正面影响,除了一开始有稍微提到维护成本低很多之外,有很大一个好处在于说,通常透过这个方式做出来的应用,会比较实用。这个东西是由 End User 自己做出来,解决他们每天实际遇到的问题,这个东西是他会很想要用,而且是真正能解决他的问题的。

因为传统来说,通常 IT 部门在推入信息系统的时候,都满痛苦的。例如要导 ERP ,要导 CRM ,这种东西通常底下行政部门都会一片哀嚎,觉得原本好好的为什么要做新的事情,要学新的东西,而且上线以后通常还是会哀嚎很久说,为什么要带来那么多麻烦。原本他们可能觉得很简单的事情,要变成用很复杂的方式去做。

其实这是有它的原因。导套装软件 Package software 这种东西,通常是很庞大、对一般的用户而言很痛苦的。一套系统例如 SAP ,几万间公司都是用像这样的软件,同一套东西,要去给石油业、要去给圆片业、要去给补习班用,都要用同一套,这个功能绝对是包罗万象、什么都有,而你用到的只会是其中一点点的部分,变成为了要去解决你的一小部分的问题,你要去学很庞大的软件,要去维护很庞大的软件,过程其实是非常痛苦的。

而且就算这个软件很庞大,通常也还是没办法涵盖你的需求,通常只能够涵盖非常核心、每间公司都还比较类似的部分才会涵盖,所以用起来都满痛苦的。

Titan: 听众可能看不到我们的表情,但是我跟 Maxine 都在点头。

Jeff: 对,因为其实我们以前也做过 ERP 导入,用户真的会用到哭。从另一个方向,你不用套装软件,你有另外一个方式就,是我们找 SI 、外包厂商、系统集成商来做一个好了。像我们政府标案,都是这种东西客制化的,你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种东西......其实还是很痛苦。

因为第一个,我们提出需求的最好状况是,(由)最终端用户(来提)。终端用户一开始就要很完整描述,要什么东西做成信息系统。如果有做过,就会发现,这是是非常困难的东西,你常常会说我要做这样、那样,等工程师说,好!我这样把它做出来之后,你会发现不对,这不是我要的,我意思是另外一个。这样就会改来改去,专案会延宕做不出来,工程师会生气说,你当初不是要这样吗?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会造成我们一般客制化专案很痛苦的原因,而且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状况了。

比较糟糕的情况是:公司高层说,他们( 软件公司)业务说我们可以做什么东西,可以做出怎样的报表,听起来很棒,那我们就来做吧!但这是高层要用的东西,对基层没有明显好处的东西,变成让他们日常工作,更麻烦。这种情况原本已经是很困难,要开发出这样信息系统的情况,如果不是 bottom up ,而是 top down 的方式从高层来的话,对实际上要使用系统的人造成的痛苦就会更多。

那我们透过 No Code 或 Low Code 或是我们叫做公民开发,让实际用户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系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设计出可以解决平常最严重问题的工具,没有人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我自己设计的话,我一定会调出我平常工作最顺的方式,所以会确保这个工具比较实用,比较不会好高骛远,一定是最基本解决他们平常每个行政人员、每个客服人员、业务人员,或是在做 Marketing 的人平常会碰到的问题,这是第一个很明显很正面的部分,做出来的东西真的会比较实用。

再来就是维护调整。因为系统很少有做出来上线之后就是一百分的,一个真正好的系统往往是慢慢调出来的,所以一个系统上线一个月之后,我们自己实际使用的人就会知道,哪里不太顺?我们可以哪边的字段加一下、哪边加一张表单,会让整个流程更顺,不用再找到开发人员来写 code ,我们自己就可以来修改这个东西,既会减少维护的成本,也会缩短改善的时间,很快的系统就会渐渐进入方便好用的状态。这是我观察到 No Code 或 Low Code 在公司应用上很实际会看到的好处。

No Code 的政治问题

Maxine: 但如果我们今天回头讲...因为今天 Jeff 讲的是用户,想要使用这样工具的人,他等于自己有很大的弹性对自己客制化的状况。可是以一个企业组织来看,如果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可以自己决定的话,会不会对老板或管理部门会有疑虑?

Jeff: 会,绝对会,以 No Code 或 Bring your own application 来说,其实碰到公司第一个问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怎么办?你们又不是信息安全的专业的人员,你们做出来的东西真的安全吗?这些都是公司这么珍贵的资产,我放在你们这些外行人做出来的系统里面,是不是有真的符合我们的安全规范,跟我们用的套装软件或是请专业的程序人员开发出来的(相比),数据是不是真的有安全性?这是公司一定会问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可以解决的。 No code 设置上其实可以做很多考量,很多这都比较是可以解决的。大家最常问的反而相对比较好解决。

第二个常常碰到的是政治问题。信息系统绝对不只有数据在里面,牵扯到流程和人的问题,最常见的信息的政治问题,就是信息部门很难看、被打脸,信息部门说这个 CRM 系统很难做啦,这个至少要两年、要多少预算,结果我们的 Sales 部门觉得两年后才有哦,那用别的东西、用 Ragic ,一个月兜一个系统,觉得欸、不错,上线吧!问一下信息部门行不行?我们要用系统。

这时候他们就很难看了,给老板看,会觉得你们专业信息部门,有那么多资源,说要两年才能做出来,要多少钱;可是人家 Sales 部门自己很快就做出来了,而且他们觉得很好用,怎么办?这时候信息部门就会很反抗,会想办法刁难。

这时候信息部门也满无辜的,他们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看起来类似、功能也类似,不代表他们做的工是白费的。信息部门用 code 写出来的东西,掌控度、精细度,还是优于 No Code 的部分,只是对公司而言,你为了最后 10%、20% 的掌控度,要花十倍时间成本来完成这件事情,这就是公司高层自己会有考量。

尤其是高层又不是很清楚技术或需求细节的话,就会觉得信息部门很难看,就会生成一些政治问题,造成 No Code 在推入的时候遇到信息部门的刁难。

一开始推入产品的时候,(我们)觉得信息部门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我们会让他们效率变得超高啊!但结果反而有点相反,我们主要用户其实反而是从一般使用单元、行政部门、会计、财务等等,他们反而会觉得找到一个救星的感觉。

No Code 工具并不会抢工程师饭碗

Titan: 对工程师呢?工程师会觉得影响工作吗?我前面讲到 Eliad Gil 讲的,他有讲到,比较浅层的工程师可以做的事情可能被替换了,这会对工程师的工作造成影响吗?

Jeff: 我觉得不会耶!开发人员实在全世界来说都太缺了,每间公司想要找到工程师都有它的难度,大家都在抢人。现阶段能够替换掉的仍然只有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如果能够替换也只是一小部分的人。而且我实际观察,有些人导入 Ragic 之后,还会找一个人来管理 Ragic ,做更多应用,只是差别是用他更熟悉的工具去涵盖更多组织的信息需求。

因为其实组织的信息需求实在是做不完。全球前五百大公司有多少资源去做企业电子化?还是做不完!台湾最大的台积电,每天还是有多少人不断在开发维护他们各式各样的信息系统。我们只希望有更好的工具,把看似海样做不完的事情,更有一点希望,让我们的每间组织能够更加真正电子化一点。因为现在大多数组织电子化程度仍然非常低,非常多数据仍然在 Excel 、在纸上面这样。

Titan: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我跟 Maxine 在讲未来地图那一集说到,虽然新科技会替换一些工作,但他也会创造工作。刚 Jeff 也有讲,用 No Code 产品的公司后来反而会专门请一两个人来使用 NoCode 工具做现在的应用,不管是维护或是开发,而不一定是“我们不用再找人来开发了”这样。

另外Jeff 刚刚有讲到 IT 人员在面对 No Code的“威胁”,可能 IT 部门的工程师常常要面临各方外行人的挑战,不知道对工程师或 IT 部门来说,会不会有一种恐惧,这个东西都可以做到七八成我要的功能了,难道就不用工程师了吗?或者非 IT 部门的人会有这种想法说,我们不用工程师了吧?大多数我都可以搞定,其他部分就交给 No Code 工具的厂商就好了。你觉得这种状态是有可能的吗?

Jeff: 其实像 No Code 只是把写程序这部分拿掉了,在程序以外,在建构企业的电子化、创建数据库系统时需要的一些能力(来说),写程序只是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写程序以外,我们看到这样的工具,什么样的用户比较适合把这样的信息系统做得好呢?通常是他的逻辑能力比较好的,基本的信息能力也是有的,有办法把“非结构”的问题变成“结构化”的、变成表单和一笔一笔的数据,有能力解决非结构问题的人。通常有这种能力的人,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得比较好。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沟通能力。他能够去召集不同部门,讨论清楚汇整成大家都能接受的版本把它做成数据库系统。这其实也是传统信息部门要做的事情,他需要开会研究大家的需求、了解各部门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最后才是回到办公室去把它写成程序。

讨论需求、汇整需求、解决非结构性的问题,其实本来就是他们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在 No Code 的未来,这件事情不一定需要会写程序的人才能做。你如果沟通能力更好、更能够解决非结构性问题、更能够让大家获取共识,知道信息系统和组织的数据要怎么管理,那你可能更适合做这件事情。

(不过)传统的信息能力在这里还是有相当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比较有信息背景的人设计出来的数据还是比较好维护。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常看到客户用我们的工具,有人会把一月的数据变成一个 table,二月的数据变成一个 table,或者是台湾的客户做成一个数据表、中国的客户做成一个数据表。

但以信息人员来说,就会觉得你们这些数据表的字段基本上大同小异,是不是你们可以把他们汇整成同一张?你会发现,这样好像比较有道理,有时候信息人员跟非信息人员有一些小差异,信息人员设计出来的数据体系结构,一张表单可以化简为繁、涵盖这么多张表单的需求,就会让数据比较好维护、不会有不必要的复杂。信息人员有信息背景还是有这方面的好处。

另外,处理数据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信息安全的问题,通常信息人员会稍微比较有一些信息安全的敏感度,会知道哪些东西要隐藏,密码不能放在表单里,有一些基本概念,或者他们对个资的隐私、信息系统常面对到的法律问题,基本观念会比较具备。

总而言之, No Code 就是把写程序的部分拿掉,可是剩下来就信息系统开发,其实还有非常多部分的能力是要累积的,未来就是看谁最具有这部分的能力来做,而不一定是程序员。程序员有他的优势,只是未来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职缺。

Titan: 刚刚我们聊的大概都是一般工作者,企业组织的部分。我们接着想要聊的部分是, No Code 这样的工具对我们一般人的生活、乃至于社会的影响。

大家可能有一些经验,就是你的亲朋好友要结婚宴客,现在可能有些人会收到喜帖之外其他形式的通知,比如有人在 Facebook 直接成立一个 Event page ,邀请大家参加婚礼;另外也很常见的是你会收到一个 Google 表单的网址,看你那天能不能去、要不要携伴,几个人,甚至会问你要不要停车位,其实以前可能都是喜帖或电话联系,或可能就没办法确切知道多少人要来参加婚礼。我想有了这样的工具灵感,或大家可能不管是学校或工作场合学到了这样的工具,你可能会发现日常生活也可以套用这种东西。

想问 Jeff 你觉得 No Code 这样的工具真的可以在某种程度让技术更民主化一点吗?或说对我们社会上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是你会觉得这种东西讲归讲,但实际上还是会有障碍?

Jeff: 不会,其实我觉得刚才讲的很多障碍都是针对企业。对个人来说,这些工具能够带来的好处都满明显的,对个人来说,他能带来的好处不少,而且比较没有刚刚提到的后遗症。

有了 No Code 工具,一般人还需要学写程序吗?

Titan: 刚有听到你讲到、我们自己也一直提到“未来”这个词。我们知道台湾现在教育的状况,我们想要让义务教育的课程也涵盖写程序,我们认为这是对于培养未来人才很重要的一件事,教育部就把这件事纳入义务教育要学的东西。但有人质疑说,让我的小孩多了功课、多了学业负担、未来做的工作不一定跟工程师有关;另外也有人会觉得,对家长是负担、家里的小孩能不能学好这个科目没有把握,是不是增加一个麻烦?

另一边看法是,程序教育重点不一定是学写程序,而是透过程序教育教会小朋友逻辑概念,知道运算的基本原则...

Maxine: 我这边有一个比较直白的提问,就是:我第一次接触 No Code 概念的时候,我比较把重点放在:“No Code 已经可以替换掉写程序”。 同时我又接触到“全民写程序”这个概念,那时我是想说:“有 No Code 啦!为什么还要那么小就提倡写程序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不是有点矛盾或冲突?”

Jeff: 从小写程序有一个比较大的好处是,对于计算机怎么运作,程序怎么运作,比较有基本的概念。我自己有两个小孩,我有给他们买写程序的机器人“dash & dot”,他可以用类似 Scratch 的方式来让机器人移动。

我的小孩一个才五岁、一个才七岁,教他们写程序还是会遇到瓶颈啦,我还没有特别看到什么成果。我的确同意说,如果能透过写程序,让他们对于逻辑性能够训练出来,是很好的,但不太确定他们是不是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透过写程序的经验,至少对于程序能做什么、什么是程序容易做的、什么是程序不容易做的,会有一点概念的话,对于工作会很有帮助,例如你未来担任 PM ,在跟工程师沟通的时候,会比较知道自己要求的事情,是不是天马行空、根本做不到的,或者这对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困难、还是非常简单的。

因为对非技术人员来说,常常很困扰的是:我不知道这个要求是他花十秒还是十天才做得到的。当你稍微写过一些程序,你至少会有一些概念,不会瞎子摸象。职场上会有比较立即明显的优势是在这边。

No Code 不是趋势?

Titan: 再请问 Jeff 一下,我们很喜欢看趋势的文章,一开始我们讲的也是两个在科技领域打滚很久的人写的文章,让我们想到这个主题。不免俗想问你的观察:像 No Code 这样的趋势,他后面催生的应用,哪部分比较有机会有获取比较爆发性的成长?我们常常会喊说今年 IOT (物联网)会很红、或是云对企业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升级,或是你刚刚讲的电子化。那 No Code 这个趋势你觉得会有这方面的影响,或让哪个领域的产品冒出来吗?

Jeff: 我觉得......虽然我自己公司也算是 No Code 的领域,我还是觉得这个领域一定会有一些产品出来,真正解决问题、变成很流行、变成大公司的产品,但能够成功的重点,还是在于他有没有解决企业或消费者的问题,而不在于它是不是 No Code。 No Code 我觉得他只是一个结果,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到头来,还是要看这个产品到底解决了什么非常多公司会有的问题。它们一定是透过解决这些问题,成长为非常茁壮的产品,而 No Code 是一个结果。透过 No Code 的方式,产品有 No Code 的特性,突破了过去需要透过开发人员才能够做某件事情的一个困境,让一般人也可以更快达到我们要的事情。

No Code 会是一个产品的特性,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我们不是为了 No Code 而 No Code ,是为了解决某种商务上某些问题。因为实际上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仍然是各式各样的数据库系统,去管理数据、或是其他应用,No Code 是过程,不是结果。

Titan: 我必须说 Jeff 的答案跟我预料的......并不相同。但刚刚听他回答的过程中,让我有一个灵感。刚刚问问题的时候,有提到 IOT 这件事情,产业界或是商业趋势的人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各位观察你的亲朋好友,真正使用 IOT 的多不多?我觉得 Jeff 的答案某一部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它是不是真的有解决大家的需求?才可以变成这个产品普遍的特性。

例如智能型手机解决了很多以前发现自己没有这个需要的,所以现在变得很普遍,大家都想要用这种随身型的计算机,可以用来沟通、拍照,大家应该很有感,用 LINE。可是 IOT 就是我们想把他当成趋势来喊、来催生,但市场或者终端用户并不觉得有解决到他们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常讨论说,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要起飞呀?好像没有真正很明确的断点,有点像以前智能型手机在 iPhone 之前以定义来说也有很多智能型手机,但从某个时间点Android 也加入进来之后,智能型手机这个产品的类别就这样爆发出来。是不是我们可以从 Jeff 的回答看 IOT 的趋势?我觉得说不定可以。

Jeff: 趋势都缺“杀手级应用”。趋势在有能够落实的杀手级应用之前,就只是个趋势。等到有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应用,它就真的是能够生成商业价值的地方。

Titan: 今天跟大家聊 No Code,先跟大家解释,我们觉得是趋势的这个东西,扩展出我们想要讨论的主题。

后来我们跟 Jeff ,从工程师还有 Ragic 从新创公司产业的角度来看,他跟我们解释了自己的三层的归类,让我们知道我们原本对No Code 的解释,对工程师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另外就是,在企业和个人组织对 No Code 趋势会带来可能的影响是什么。

最后我们还有跟大家聊到 No Code 这个东西,一开始我们原本会用到趋势这个词,但后来觉得比较像是当我们发现这些好用的工具之后,它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有 No Code 的元素在里面,好比 Maxine 在最前面讲到的,他之前介绍的 NoCode 站点。为什么会有 NoCode这个站点,上面列出来的产品并不是为了我们要产出 No Code 的产品而开发出来的,只是为了要解决某一个问题,刚好这些结果被建置 NoCode 这个站点的人察觉,这些工具,我其实不用写程序我就可以使用,把这些工具放在我的站点,把他列出来,对这些跟我有相同需求、但不会写程序的人来说,是有帮助的,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是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到 Jeff 所说的:所有趋势都缺杀手级应用,这才是比较关键的部分。

博客背后使用 Ragic! : 最强大的 No Code 企业电子化工具
    把数据放在Excel上不只是拖累团队的行政效率,他也很容易出错并且无法进行任何内控。
    当您的团队成长时,使用Excel管理数据就会越来越痛苦。
    创建你们的第一个云数据库!

    马上登记
    免费试用 Ragic!

    用 Google 帐号登记

    立即科技 Ragic, Inc.
    02-7728-8692
    info@ragic.com
    台北市中正区南昌路二段81号9楼